2014年12月6日星期六

更換新硬盤

電腦顯示硬盤出現問題,期望有奇蹟出現,有點會呢 ! 兩個星期,實在忍不了,但也不能拋棄它,還是天天看看它,用用它,用不了啊,物理上的損壞無法修復,到處找 ,找到沒有這類硬盤售賣的商號,話不如買個部新電腦,或轉用佢有發售的型號,我部電腦都係用咗只三年,當初又燒了套系統 back up,就因硬碟損壞而棄置,就有點不甘心,用開有感情,況且明知硬盤可更換。終於走到黃金、高登找合適的,其實都唔識電腦知識,不過行得好累啦,買咗先。

回到家馬上試裝 Window,唉 !! 問題又到了,搞了整個晚上都唔成功,不得不找製造商協助,window 寫 D 文字、條款,描述同實況都唔一樣,係製造商至知,因為佢地夠資源,試過多次,一般用家又點會知呢。

終於裝了 ! 裝返 D 應用程式,可以如常了。

這個 WD 的硬盤就取代了 Toshiba 。要好好咁用,希望用多三五七年,咁就死都無憾。




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

南沙 中山兩天遊

這個十月,佔中行動仍然持續,心情鬱悶,一些事放不下,也得先放下,出外走一走,就不要與憂慮同行。

先到一個旅行團較少到的地方 — 南沙,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個市轄區。2005年4月28日,原屬番禺區的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國務院批准新設立南沙區,同年五月正式改為南沙區。2012年12月1日,原屬番禺區的東涌鎮、大崗鎮、欖核鎮正式劃歸南沙區管轄。

一覽魚塘風貌

我們到訪是南沙區的一個魚塘,一覽魚塘風貌,魚塘附近種植了番薯、蔗、等之農作物,靠山食山,靠水食水,來到魚塘,魚塘中物和農作物,自然成為當天的午餐,我們駕車到附近去找一個餐廳午膳,沿途見水鄉處處,農田交集,更見一片花田種滿耀眼眩目的向日葵,鮮艷奪目的黃色花瓣正朝向我們,來不及拿相機唷,這幅美麗的圖畫,只有留在記憶中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品味農家菜

在新墾十四湧農夫農莊停下來,託農庄代為烹調拿來之食材,一嚐農莊風味。這個農莊遠離開發區,人跡罕至,用膳的地方建在魚池之上,選了一個在如置身於叢林中的桌子,就只一張桌子,自成一角,如置身於大自然,可以遠眺魚塘,欣賞水畔鄉士的風情,享受南沙的寧靜。在閒靜與純樸的氣氛下,品嚐農家菜的風味,出來的菜式並不花巧,以清蒸清炒為主,保留原味,為農家菜的特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孫文西步行街

餐後駕車自南沙到中山,旁晚先到孫文西步行街。

孫文西步行街距岐江橋幾十米遠的地方,有一座人力車和車夫、乘客的雕像,為步行街的標誌。令人恍如置身於半個多世紀前的石岐老街。步行街全長約529米,路寬15米。這條街有著一百多 年的歷史,過去是舊城區商業中心地帶,店鋪林立。如今的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的風格,又增添了現代色彩。路兩旁的低層建築風格是十九世紀末、二十世紀初歐式殖民地風格建築與嶺南騎 樓建築的混和,是歐亞混雜的“南洋”建築特色,至今還保存著精湛木雕、灰塑、南洋騎樓等中西合璧建築物。另外更見到一座 "思豪大酒店” 原為香山銀行,後改建為五層思豪大酒店,是當 時最豪華的酒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夜遊岐江

岐江屬西江水系,呈南北走向,全長 39 千米。因河道穿過石岐而得名。河床地勢平緩,河面寬 80-200米,是石岐通往市內各鎮,西、北江流域,以及港澳地區的主要航道。岐江從前給人水質 差、河水臭的印象。去年7月,得中山市委書記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的一次城區景點考察。他在領略岐江兩岸美麗的夜景後,首次提出中山也可以搞夜遊的想法。通過岐江夜遊,既為中山增加一個新的景點,吸引更多的遊客。

我們餐後漫步岐江,岐江萬種風情,以水為魂,百年的歷史耐人尋味,有若“城在水中,水在城中”之美。無論白天、晚上都有韻味。白天,遊客可品味中山的近現代歷史文化和獨特的空間 綠化,夜晚,則置身波光幻影中,體驗隨燈影動的情景。附近更有100米高的摩天輪,日間可看到摩天輪緩慢轉動。途經兩條休閒帶,每天下午3 點到晚上8 點,多條各式遊船將載著來自各地的遊客在岐江上蕩漾,觀賞現代都市景觀。

















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

《情迷月色下》 Magic in the moonlight




當前沒有一輪明月,連半月都沒有,在日光下月色疑幻疑真,一片迷茫。進入了月色下的迷思。

這恰巧是當前的景色,也是此刻的心情。從戲院走出來,正與電影名稱《情迷月色下》 Magic in the moonlight 不謀而合。

電影貫徹了活地亞倫的表現手法,劇情發生在二十年代法國南部一位魔術師史丹利 (哥連費夫 飾),遇上了年輕的通靈師蘇菲(愛瑪史東 飾),理性的史丹利本著要揭穿蘇菲的騙人技倆,卻被其耍出的神秘魔力所懾。哥連費夫一洗先前的教授、皇帝等的形象,這個角色對他而言頗有新鮮感,他演來輕描淡寫,而跟女主角看似難以想像的配塔,不協調又剛協調,像魔幼一樣,近結尾部分陷入一段非理性,疑幻疑真的愛情,愛情剛開始,電影就將要結完場,這個一瞬間 Magic 時刻,不由得讓觀眾問是真是假的 ? 留給觀眾一點疑,一絲甜。

電影題材是當魔術師遇上通靈師﹐,大家都是玩弄魔法把戲,大家可以說是同道中人,又何以要揭穿 ?  一個是在舞台上表演, 一個在私人舞台上表演,台下看魔術的觀眾看得不亦樂乎 ,要求靈媒進行通靈的人,也沉醉在神秘鬼懝的一幕。

是真實、是虛幻 ? 是理性、非理性 ? 顯然都不重要了,乃在於從中得到的愉快。雖然沒有美麗的月光,卻著迷在美麗月色下,從中得到最大的歡樂。又何須求理性的探索 ?

2014年8月8日星期五

細味奄仔蟹

今年七夕“蟹”逅了兩隻奄仔蟹,餐桌上就來一次“蟹”后相會。心裏正籌算怎麼吃,找一些資原料,原來5月到9月都是奄仔的品嚐佳期。

奄仔、重皮蟹、軟殼蟹、水蟹、骨蟹、膏蟹,這一連串的名字眼花繚亂?其實它們是一隻母青蟹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名稱。奄仔是青蟹最年輕的時刻,尚未交配過的母青蟹都稱做奄仔,是母青蟹一生中最青春靚麗的時刻,此時期的奄仔蟹肉質最是純美清爽。待奄仔慢慢長大,褪去外殼,長出新的成年蟹殼,換殼階段新殼還屬一層薄膜時,稱為重皮蟹。

未抱卵的母蟹這時精華全部集中在軟殼的脂膏裡,蒸後在凝與未凝之間,吃起來柔糯細膩,似能直接自舌尖滑入咽喉;舊殼脫盡,新殼還軟軟腍腍時,被稱為軟殼蟹,為了供應外殼生長,軟殼蟹在生長期內會不斷分泌出養分,白灼最鮮美補身;外殼漸漸堅硬,這大概就是蟹最瘦的時候了,無肉亦無膏,稱之水蟹,別看沒肉,蟹殼內的一汪水卻是最甜最鮮,尋常人家少許錢就能拎一串兒回家,蒸熟後背上開個小孔,以吸管吮肚中鮮湯,滋味最是嶺南一絕。若僅有一隻,煲鍋水蟹粥,也能討好一家人的胃口。

水蟹長大,羽翼漸豐,這時候肉多膏少,大家叫它骨蟹,煲湯滾粥。骨蟹繼續成長,肉豐膏實之際,就是大家熟識的膏蟹。雄蟹則稱為肉蟹,蟹身沉重。

變為膏蟹的母青蟹,大火蒸過,蟹膏就變得橙黃硬實,奄仔與之最大的不同就是蟹膏淡黃柔軟如燉蛋、甘香豐腴,一般5月見市,至端午後與中秋前最肥滿。

清蒸當然是最簡便的方法,又能揮發它的鮮甜味道。蘸些大紅浙醋,若嫌醋汁搶味,也可在蟹身撒些鹽粒,金黃色半流質的蟹膏清香不膩口。
















吃奄仔有另外一種食法就是"乾迫"。這種類似乾煎的手法,用少量的油和高溫把蟹殼裡的水分烘乾,調味也只是稍稍用些蔥、姜、鹽、酒,原汁原味又​​高度濃縮,這樣烹製出的蟹,肉實膏香,最大限度地激發蟹肉尤其是蟹膏的干香。乾迫後的奄仔蟹鍋氣十足,蟹肉帶淡淡的鹹,蟹膏水分收乾不似清蒸軟綿,吃來竟像鹹蛋黃般起沙,更有手藝高超的師傅真的摻入些鴨蛋黃,顆粒更是甜鹹難辨,香得讓人吃完還捨不得擦掉指尖上的餘味。

做法

熱锅熱油,先爆香姜片,调中小火,沿锅四周烹入酒適量,盖鍋盖,2分钟后,加入小半碗水,继续盖盖煎焗2分钟,打开再烹入少量酒、盐,盖盖煎焗1分钟,再加葱段,翻炒蟹熟,散發芬香。




















今次兩種食法都試了,"清蒸"鮮味十足,"乾迫"肉實膏香,甘香味美,很有風味。


2014年8月2日星期六

濟濟一堂日滿屋

極少到的九龍城,這天一行六人選了在九龍城廣場日式放題,在外面看入去,夠寬敞,光燦燦,格調有點像茶餐廳。刺身、壽司、燒物、炸物、和食都有。

食放題的食客理所當然是重點刺身拼盤,刺身罷設得幾悅目,一朵大花置於其中,似乎有點誇啊,要說回食材本身,我不算刺身愛好者,但明顯吃得出所有刺身都不夠新鮮。

難得友人好有心思幫佢拍照。


飲品方面就是一般的熱生薑茶、柚子茶、綠茶、罐裝飲品,薑茶、柚子茶啤酒。餐紙上例有三款啤酒,可惜我想點的沖繩啤酒就欠奉,只得要了個哈爾濱啤酒。蜂蜜類飲品,一飲而知是樽裝蜜沖出來的,得個甜字,一點風味都沒有,最後都係雪碧一類飲品最可靠。

價錢方面,每位 238,未加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