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3日星期三

38 artsFest -淺嚐崑曲《玉簪記》

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列為「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
當時經過19位國際評委,崑曲是其中4個獲得全票通過之一。
崑曲遠追源自元末明初,劇本採用宋、元時代的雜劇傳奇的結構方式,
是中國古典表演藝術的經典,被譽為「百戲之祖」、「百戲之師」,
有國粹之稱的京劇和粵劇等就都從崑曲中汲取養分。
第一次欣賞崑曲,希望把欣賞戲曲藝術多推一個層次,
這天同一天觀看的第二場的藝術節節目,
原來欣賞到合意的節目可以疲累全消。

今次與崑曲初結其緣,巳嚐到這種古典的藝術一份悠揚幽雅氣息。
《玉簪記》原為明代劇作家高濂的作品,描述書生與道姑在道觀相知相識.......
今次藝術節目選了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《玉簪記》,
作為總製作和藝術總監白先勇將崑曲經典《玉簪記》重新打造,
承傳了原有的藝術精髓,推前出新的概念,
舞台設計仿如掛了一幅書法和水墨畫,營造了一種佛法、襌與詩的融合境界。

全劇分六場 :〈投庵〉、〈琴挑〉、〈問病〉、〈偷詩〉、〈催試〉、〈秋江〉,一些場次更演繹得生趣玲瓏。唱腔優美、婉約細膩,用上了如「兮」等之詩詞,文辭華麗典 雅,加上一眾道姑的伴舞,可謂戴歌戴舞,結合了詩、樂、曲,、舞於一體。
白先勇先生對推廣崑曲可謂不遺餘力,謝幕時更道出他的心聲就是希望崑曲可以走向國際。對呀,希望這種古典的藝術,不單只是文化遺產,而是承傳和及發揚光大。

觀看場次 2010年3月6日 (星期六) 7:30pm
總 製作和藝術總監   白先勇
製作人  蔡少華、陳怡蓁
生/ 旦 俞玖林飾潘必正/沈豐英飾陳妙常

參考資料 http://www.artsfestival.org/tc/prog/27/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