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國劇曲講究「唱、唸、做、打」,而唱功可以別樹一幟,若單談唱腔,我不知能懂欣賞麼?今年康文署主辦的中國戲曲節開鑼戲就以程硯秋先生的《鎖麟囊》,由中國京劇院演出,可以一睹程派唱腔之獨特。1931 年北平《劇曲月刊》,程硯秋(1904-1958)被選為四大名旦,他創作的角色典雅嫺静,恰如霜天白菊,有一种清峻之美,善用「後腦音」,唱腔以奇、險、烈、凄見稱,突出強弱對比,創造出幽怨婉轉、若斷若續、如泣如訴的唱腔風格。
在開始演出前,加插了 20 分鐘程硯秋先生的生平片段播放,藉此可以對程硯秋先生多一點認識。我欣賞這個戲碼,總覺得與其他中國戲曲有點不同,原來《鎖麟囊》是程硯秋赴歐學以後,1940年精心的創作,由劇作家翁偶虹編寫。這也是我最欣賞他能在 1932 年的時代,能察覺中西戲劇交流,以求在創作和培育方面的改進。
「淡極方知艷,清疏亦自奇 ; 風霜都歷盡,留得後開枝」程硯秋 1931年題字 (程硯秋原取藝名菊儂,後改艷秋,取意「艷於秋者厥為菊」。
《鎖麟囊》不是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,而是透過富家璧玉薛湘靈經歷人生的起跌,貧富的逆轉,頗有寓意。薛湘靈出生富貴之家,帶點驕橫,但本性良善,劇中兩段感人的情節,一是她出嫁當天避雨春秋亭,遇上了沒有嫁妝趙守貞的花轎,趙守貞因觸景傷情,感懷身世而哭泣,薛湘靈把鎖麟囊送贈,鎖麟囊內放珍珠貴重的珠寶。而另一個情節是薛湘靈所處之地登州遇上了水災,她幸保生命,財富卻一掃而空,好不容易討來一碗稀粥可以充饑,又給予老弱的婦人。
除了劇情發展,透過其它丑角討觀眾一笑外,也反諷了重富輕貧,人情涼薄的世風,劇中有小孩子的角色更使得劇情生動活潑,無怪乎至今備受觀眾歡迎。
觀賞《鎖麟囊》選段
劇目 《鎖麟囊》
觀看場次 2010年6月4 日 星期五 7:30pm
演出地點 文化中心歌劇院
演出 中國京劇院
遲小秋/郎石林、杜喆、徐孟珂/郭偉/呂祥/周婧/楊磊
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