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歲的 Jean Dominique Bauby (尚多明尼克 .鮑比),前法國時尚雜誌 Elle 的總編輯,才情俊逸,開朗幽默,享受人生。他突然腦幹中風,全身癱瘓,不能言語,只剩左眼還有作用。他臨近死亡之時,他以積極的態度迎向死亡,肉體雖然被綑綁,思想自由,他要出版他的書,他要寫下生命,留下生命 ......。
只是薄薄達百多頁的一本書,就有很多方面對生命的反思。看這書的時候,並不覺得這是一本哀傷的書,如果說這是一本纏綿的書,就是鮑比對生命的纏綿,他生命的扣環緊扣著他的父親和兒女,九十多歲的父親,年紀老邁,行動也如鮑比一樣,不能活動自如,就是日常一些生活很多方面,都要別人幫忙,他作為兒子,又是父親,此刻最能感受到父親的感受。另一個緊扣著他的生命的扣環 ,就是他的兒女,也是他最為不捨和愛戀,發生意外後鮑比憶述在一個父親節他與兒女相處的一天 : 「我看著他們怎麼也看不厭,只要看他們走路,我就覺得滿足 .......提奧菲拿著紙巾,邊走邊擦從我緊閉的嘴巴滲出來的口水。......」鮑比很想抱一抱,親一親他們,可是這一切都不由得他。人到了生命將盡,最大的牽掛,莫過於是自己的親人。
「當軀體僅剩左眼能夠眨動 .......
我們可以如何謳歌生命?」
我們可以如何謳歌生命?」
鮑比以《潛水鐘與蝴蝶 》為書命名,「潛水鐘」指生命被形體所困禁的困頓,「蝴蝶」則比喻生命在想像中具有的本質自由。但「潛水鐘」加上「蝴蝶」,這隻蝴蝶再怎樣舞踴,也呈現不出曼妙的輕鬆 ,而只有掩飾不住的悲痛。
鮑比以最平炎的語氣談他的一字一字刻劃生命,回憶和感情彷彿蝴蝶般飛翔,翅膀上滿載今人掬淚的沈重。他對生命充滿了不捨的愛戀,但一切的不捨都是徙然,因而他書裏的纏綿,更讓人心疼。他的書寫到 96年8月停了,最後的一段 :「在宇宙中,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的的潛水鐘 ? 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 ? 哪一種蛋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? 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,去找找。」
-[節錄自潛水鐘與蝴蠂]
這是一本沉默而感人的書,一本用眼神寫成的書,在出版社的助理協助下,靠著眨動左眼,一個一個字母拼成單字,由單字到句子而寫成這書。鮑比以真誠,還帶著幽默及幾分冷諷地自述他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、回憶。書出版後第二天 (電影說是十天),他去世了。而死亡最終只叫他解脫了肉身的捆鎖,精神卻是不死、不朽,如脫繭而出的蝴蝶。
書名 : 潛水鐘與蝴蝶 (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)
作者 : 尚多明尼克 .鮑比 (Jean Dominique Bauby)
作者 : 尚多明尼克 .鮑比 (Jean Dominique Bauby)
出版 :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譯者 : 邱瑞鑾

電影 : 潛水鐘與蝴蝶
遲遲未看這部電影,以為這是一部很傷感或很沉重的電影。看了這書,便順道看這部電影,電影也把故事拍得真實、感人,絲絲入扣,也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獎。其中最深刻的一場是出版社的助理為他筆錄最後一章,出版社助理讀出一字一字,鮑比左眼一下一下眨動作回應,拼息而節奏加快了,彷佛是生命的樂曲終結前轉換了快板,他在與生命競賽,最後跑到終點。書寫成了 !
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(0640)
Office Web >>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