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

37 artFev-Latvian National Opera : Handel's Alcina 《阿爾辛娜》


等待這一天 !
2月24日就是這一天,藝術節首次上演巴羅克歌劇,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將韓德爾的作品《阿爾辛娜》搬上香港舞台。而今年正適逢韓德爾250逝世周年。

《阿爾辛娜》寫於韓德爾創作的全盛期,是他放棄歌劇取神劇之前的作品。《阿爾辛娜》故事發生在魔幻之竟,是巴羅克時期非常盛行的歌劇題材,美麗的女巫師阿爾辛娜以魔法迷惑男性,及至動了真情,以致魔法盡失,心上人卻心有所屬 ......。

韓德爾以動人的樂曲,將故事中物豐富感情勾劃出來,雖然是意大利文演唱,曲詞提供了中英文字幕,使本來巳經動人的樂曲,讓觀眾更能體會劇中人物的情感。劇中以詠噗調為主,以抒情的旋律去抒發情感。另外更穿插了二重唱及三重唱。

《阿爾辛娜》更將芭蕾舞混在劇中,對當時的意大利劇是甚為少見的,而芭蕾舞是從法國文化引進的,劇中的芭蕾舞音樂,就帶著濃厚的法國色彩,但這種色彩在韓德爾的魔法下,就如魔法師一樣,變成了唯他獨有的氣息。

從劇的開始巳吸引著我的就先是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樂團奏起優美、動人的旋律打開序幕,並與台上的演員和舞蹈團結合為一,音樂總監和指揮是 Andris Veismanis,1998曾以《阿爾辛娜》贏得拉脫維亞音樂大獎,他自己也是男高音。導演是 Kistina Wuss 。此劇令人看得目不暇給之處,還有那美妙的舞蹈編排和柔合了嶄新的舞台設計,不脫巴羅克時代的風格,清麗而不俗套。

盡管說是《阿爾辛娜》本來為貴族的玩意,還是說今天舞台劇巳經走進了大街小城,這個晚上,三個多小時超越時空的享受,品味了動人的音樂、絢麗的場景、華麗的服飭和典雅的舞蹈,真的另台下的觀眾看得賞心悅目。  欣賞阿爾辛娜>>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